國產化趨勢明顯,中小企業的大功率電源選擇戰略
2018-08-07 08:52 來源:高工LED
在上篇題為《“引流”與“節流”雙管齊下 中國中小企業的突圍戰略與策略》一文中,深圳市華天偉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洪金文重點解析了幾種突圍模式。
在上篇題為《“引流”與“節流”雙管齊下 中國中小企業的突圍戰略與策略》一文中,深圳市
華天偉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天偉業”)總經理洪金文重點解析了幾種突圍模式。其實,洪金文不僅對企業管理頗有心得,作為技術出身的他對LED驅動市場也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坦言,市場對產品性價比的追求驅駛電源國產化進程加速。
其實,隨著LED照明產品性價比的迅速提升,再加上全球“禁白令”的持續深入實施,其市場滲透率快速提升。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LED照明滲透率由2010年的0.6%升至2016年的42%。
LED照明滲透率的提升,直接拉動LED照明的市場規模,同時卻也蘊藏著巨大的潛在發展空間。據GGII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LED照明市場產值規模達到5360億元,其中,中國大陸LED照明產值規模2969億元,同比增長將近21%,全球占比達到55.40%。隨著國際巨頭剝離通用照明業務,中國產值規模將持續提高,GGII預計2020年中國在全球占比有望達到61%。
LED驅動電源作為LED照明產品的核心組成部件,是影響LED照明產品壽命及穩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LED照明市場的快速增長推動了LED照明驅動電源行業不斷發展。
高工產研LED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LED照明驅動電源產值規模達到366億元,同比增長15.1%,中國增速略高于全球市場,產值規模達到245億元,同比增長23.7%。伴隨著LED照明市場持續快速發展,LED照明驅動電源市場成長空間巨大,GGII預計2018年中國LED驅動電源產值將達290億元,同比增長18.4%。
“大功率驅動電源作為LED驅動電源的重要細分應用,此前因為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品牌壁壘和產品認證壁壘,市場集中度較高。”洪金文直言。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由于臺灣明緯、荷蘭飛利浦等知名廠商在技術、品牌方面的先發優勢,導致其在市場上仍占據主導地位,甚至有不少終端客戶會點明要求采用這些知名品牌的LED驅動。
然而,隨著國內電源技術的不斷提升,國內大功率電源產品與國外同類型產品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有業內人士認為,“從這幾年大功率電源產品的發展來看,國內外的產品差異在慢慢縮小,甚至很多國內品牌也在國外享有不錯的口碑和市場占有率。”
不可否認,雖然飛利浦、明緯等品牌在驅動電源市場仍然具有較強的影響力,但LED驅動電源行業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尤其是早期追求的性能指標現在都已經不是問題,目前就只有可靠性和性價比要求。
國產品牌的崛起給這些外資品牌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它們的部分市場份額也正逐步被國產電源廠商蠶食。洪金文表示,市場對產品性價比的追求將驅駛電源國產化,從品牌往非品牌滲透。另外,由于目前技術方案已經成熟,只要國產電源品質控制能力得到快速而有效的提高,國產電源被大量采用將只是時間問題。
洪金文預測到,2018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內,大功率電源市場品牌依然是主流,占大部分市場,但成長減緩,甚至困難。與此同時,國產電源會快速滲透和成長,占據一席之地,但市場份額依然會較小。
這種局面的形成與國內眾多應用廠商的電源選擇戰略息息相關。目前,很多中小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考慮最多的依然是品牌。“做企業最大的失誤是戰略失誤,而不是戰術失誤。”洪金文表示,“企業需根據自身情況決定是否將品牌廠商定義為戰略供應商或核心供應商。”
眾所周知,品牌是一類公眾資源,價格透明、覆蓋面廣,但這也會導致企業利潤透明。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無法很好地對供應商施予影響,自身又沒有平臺優勢,那就沒有任何戰略空間和發展空間,如此定位供應商無法成為企業成長提供助力。“因此,盲目定義品牌電源為戰略供應商也會讓部分中小企業喪失戰略機遇。”洪金文坦言。
需要正視的是,由于照明產品的技術門檻很低,且易復制,因此燈具產品難以形成技術優勢。對于照明企業而言,需要構建自身的核心能力,其中便包括供應鏈整合能力。“中小企業需要整合與之戰略發展相匹配的供應商,不要一味追求大規模、品牌廠商,要更多務實地選擇自身真正所需的供應商,讓供應商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洪金文認為。
華天偉業作為知名國內電源廠商之一,其技術實力及產品質量已經與國際廠商接近。在下篇題為《大功率電源方案叢生,華天偉業“核心競爭力”何在?》一文中,洪金文將重點分析目前市面上幾種大功率電源方案,以及華天偉業的“核心競爭力”,敬請期待